俞勇国的个人保险咨询 保险加盟热线:0592-3662001
个人简介 更多>
俞勇国 高级经理
预约咨询
资格证号:20021234010000000304
执业证号:02000034010080020170506072
所属机构: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安徽 合肥
关注我:
微信
俞勇国的名片
轻松存手机
保险资讯
疫情胜利后:什么样的保险,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保险?
2020-05-09 来源: 沃保网 浏览: 1

正如一些研究观点所称:

——此次新冠疫情改变历史,将成为新的历史分期的转折点……

——当今世界将面临新的叙事方法,新元前和新元后……

——全世界可谓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将是一个大的分界线……

疫情胜利后:什么样的保险,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保险?

历史的分水岭,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于历史进程中的2020年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骤然加速了时代的剧变,正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大变局。

各行各业都被裹挟其中,遭遇极限挑战。从全球来看,保险业整体上得到正面认同,尤其是中国保险业此次战“疫”可圈可点,亮出了家底实力,彰显了责任担当,还通过保险业的关联资源优势提供独到医疗救治、健康管理服务,有力支援了前线抗疫决战,表现可谓十分硬核。

疫情胜利后:什么样的保险,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保险?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俨然庚子鼠年的春节重启,踏青聚会人潮涌动,国内各大景区重新“热”起来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假期前夕,每年的政治生活大事“两会”召开时间敲定公布;北京疫情防控由一级响应降为二级,北京重新欢迎你;武汉封城满100天,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如火如荼进行……好像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已经离我们远去。

我们终会挺过危机,但是生活将会有所不同。在疫情成为一种“新常态”,人类社会可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生的情况下,其影响会从“黑天鹅”级别降为“灰犀牛”,对于已经被改变了的世界和身处其中的你和我,又将有什么不同?

大破有大立,大变局下的后疫情时代,中国保险业有哪些新的时代命题?各险企又会有怎样的路径选择?保险未来新世界又将从哪里拉开序幕?

问题和答案需要向高处看,向大处寻,一个核心的必答题:什么才是人民需要的保险?

疫情胜利后:什么样的保险,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保险?

01

战疫100天,保险业打出组合拳,这是对40年发展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行业迎来“当打之年”

响应银保监会号召,近2000款产品扩展保险责任,将新冠肺炎相关纳入理赔范围;

与当地政府联手,创新推出20余款涵盖复工复产相关风险的一揽子保险计划;

开通线上快速理赔通道,共计19万件新冠肺炎专属理赔,赔付金额近4亿元;

护航25万名医护人员、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新闻媒体记者,捐赠总保额达11.58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全行业捐款捐物总额超过4亿元 ,火线驰援一线抗疫;

提供专家在线问诊、电话心理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缓解民众就医焦虑和压力;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在武汉收治2060名新冠肺炎患者,阳光融和医院在山东参与一线救治,成为民营医院最硬核抗疫亮点;

泰康保险集团发起设立1亿元公共卫生和流行病防治基金,资助疾病预防控制与人群健康管理等研究方向;

……

从保险产品本身的扩展责任、创新开发、快速理赔等“分内之事”,到积极捐赠保险、直接捐款捐物等勇担企业社会责任,再到整合产业链医疗资源、创新健康管理服务等切实为国分忧为民服务之举,保险业的这份抗疫成绩单可谓“办法多、能量大、诚意足”。

担当背后是责任、是勇气,更是实力支撑。保险业这套抗疫组合拳正是多年来行业发展成果的映射,经过40年的复业、开放、改革、发展,保险业正在迎来“当打之年”。

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从1980年的4.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2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37.43%,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一举跃升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和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

行业规模稳步扩大,保险资产规模从1980年的14.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363.54%。

利润指标不断向好,保险业净利润从2006年的96亿元增长到2019年3049亿元,年均增长率236%。

关联产业能力进步明显,行业战略方向向纵深发展,布局卡位养老、医疗健康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多元化办医、养老,完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的要求,延伸、拓展、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积极布局大健康、大养老领域。

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正在成型,2006年和2014年的两次“国十条”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2014年)、商业养老保险(2017年)的若干意见,以及近日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推出,对保险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行业改革发展,在国计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2

不要浪费了这场危机!直面“心有余力不足”尴尬,加速推进从普惠产品、服务创新、到渠道融合的供给侧改革

无风险,不保险。历经多次重大灾害事故的考验,保险业在大灾大难面前已然形成一套成熟的应急救灾机制,但在新冠疫情这场“黑天鹅”级别的灾难面前,保险业的表现虽然可圈可点,但也有些“力不从心”的尴尬。

保险覆盖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截至4月6日,全国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医保结算,涉及总费用约14.86亿元,医保支付9.9亿元,总体支付比例为66.6%,剩余费用由财政进行补助。保险行业的赔付支出从缓解医保基金、财政压力的角度来说,还相对不足。

参与灾难事件的风险分散机制仍需完善。捐款捐物是任何一个行业、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做的事,而通过一种市场制度和经济合同的安排,为受灾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损失补偿和灾后重建的资金与能力,为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保障与服务,则是保险业独特能力和应有作用。

保险业需要更好融入到重大灾害事件的风险分散机制中去,推动国家建立政府主导、保险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项保险机制。

倒逼产品创新,需要更普惠。有研究认为,此次疫情中,老年感染者的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年龄层,但当前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大多数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只是在普通产品基础上,放宽了投保年龄和投保条件的限制,并没有结合群体本身的状况和风险特征进行定制。

面临此种困境的还包括幼儿群体、慢病群体、单病种群体等。

疫情应急下的服务举措,特别是做的“减法”,可以固化和常态化。行业推出的一些基于科技赋能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如为客户提供线上的“无接触”服务,采用远程技术进行“双录”,打造线上的“轻问诊”服务平台,强化与卫生防疫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客户提供“疫情实时查询”等。

如疫情成为一种“新常态”,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也将随之转变,对更便捷高效的线上服务需求会加速凸显。

传统营销模式受挫,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更紧迫。“隔离”成为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的现实障碍,但同时也成为了“优增”的一次“被动”实践,可谓保险营销模式“凤凰涅槃”的机遇。

疫情防控催生了各种线上营销和管理模式,一方面全面提升招聘、培训和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推动了营销人员的优胜劣汰,具有较强学习和应变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营销员脱颖而出,反之,一些相对层次较低的人员被自然淘汰。

不管是从保险深度密度、参与灾难事件的风险分散机制等更宏大叙事层面,还是从普惠产品、服务创新、渠道融合等业务发展层面,疫情放大镜下的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得以暴露和凸显。

正如有人说,当下这个危机时刻最应该做的两件事:

1、别出局:要赚钱,你首先要活得长;

2、别旁观:不要浪费了你遭遇的危机。

所谓悲观者更正确,乐观者更成长。必须直面问题认真审视,也要在巨石崩裂时看到缝隙中露出来的那缕光。40年高速发展,中国保险业牌面不错,只要坚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

03

疫情带来深刻反思,保险业模式变革在即,发展模式接受大考,什么才是人民需要的保险

新冠疫情爆发后,保险业既有的商业模式力不从心,传统组织架构、人才储备、盈利模式、客户关系都面临挑战,保险业作为商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角色转换和冲突逐步明显,是继续赚最后一个铜板?还是提前转换赛道、迎接未来?

当然,对于中国保险市场来说,短期内局面还没有这么糟糕,还具备一定的发展韧性,但长期来看,做为一个和大健康及科技高度相关的行业,保险业无疑机遇和挑战并存,不改不行。

现实挑战中,首当其冲就是对保险营销队伍的冲击。面向未来,保险队伍的“腾笼换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尤其是保险营销员,将面临“增量调存量”(人员和能力)、“提质增效”和“精兵强绩”的进化。

疫情下,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变革营销模式,节奏有快有慢,但根本方向在于推动文化、专业和科技成为未来能力的核心内涵,强化自我提升和团队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学习型社会组织,满足和未来消费者的对接需求。

营销模式变革只是略显身手,顺应保险业功能新需求才是大道。根本而言,疫情对于保险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可以凝结为一句话,什么才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保险。

说来也简单,就是最大程度发挥保险作为一个产业的作用。每个人都亲身经历和体会到,疫情期间,人们普遍更加担心的是生命安全和防护措施,在乎是否能够采购到新鲜的蔬菜、酒精、口罩,在恐惧疫情的同时更加思考人生责任,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日常经常计较的资产增值、收益率等,在生命面前都成了小事,毕竟,单纯靠钱在疫情期间并不能解决问题。

疫情来之前人人喜欢“脱实向虚”,疫情来之后人人期盼“脱虚向实”。保险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近年来金融保险业“脱实向虚”不断遭人诟病。

保险业已经到了一个商业模式变革的时代了。

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多样化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发展有助于实现养老金融产品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等举措,将保险业作为应对养老、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

民众的强烈需求、国家的政策导向,为大健康产业和健康、养老保险的发展圈划了路径方向,疫情期间更是表现突出。据有关部门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的公共健康产业的规模将从8万亿增加到16万亿。这意味着,届时这一产业将超过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谁能把握这一必然趋势,走出一条契合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保险业发展之路?纵观保险市场200多家市场主体,有一家保险公司的战略布局既有前瞻洞察的远见卓识,又有专注深耕的定力坚守。

这就是泰康保险,产业布局源于保险而又高于保险。自2007年泰康探索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以来,13年间逐步构建起“保险+资管+医养”体系,实现寿险与养老服务的养老闭环、健康险与医疗服务的健康闭环、养老金与资管的财富闭环关联产业链闭环发展,夯实推进大健康生态体系的商业模式。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社会个体对这种变化的理解才刚刚开始,产业升级更加需要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时代浪潮下的全新命题,各险企都有自己的目标和选择,资源禀赋和能力认知不同,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底层逻辑是:国家和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保险。

在疫情之后的“新型举国体制”的架构中,保险做为重要内涵和参与者,有所作为的险企无疑更要直面这一根本问题。



法律免责声明:本网站并非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本网站所载内容是否恰当、是否适宜销售不做任何担保。关于使用本网站所载资料时在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所引发的任何后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做任何担保,亦不做任何陈述。本网站不应被视为在任何国家向任何人销售产品的要约或请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承担由本网站所引起的任何责任和损失。 本网站上的相关产品信息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e-chinalife.com/上的介绍为准。
Copyright ©2008-2024 沃保网  中国人寿
闽ICP备08003619号  网站管理 客服热线:0592-3662001

344927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

马上
提交

扫一扫微信留言

344927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